为何版权市场风生水起而的却像是假专利?
栏目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3-12-26
 众所周知,专利和版权同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畴,保护的主体也都一样,同为人们的智力成果。但保护的客体却迥然不同,版权保护的客体是文学小说、音乐词曲;专利保护的客体则是技术成果、外观设计。  有物报告创办人、前美国专利律师周钦华曾说:专利不是一个大家都看得懂、看得清楚的东西,很可能在某一各角落,有人获得一个专利,可能是涵盖你的产品,但你根本不知道。”比如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iphone就申请了各种

  众所周知,专利和版权同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畴,保护的主体也都一样,同为人们的智力成果。但保护的客体却迥然不同,版权保护的客体是文学小说、音乐词曲;专利保护的客体则是技术成果、外观设计。

  有物报告创办人、前美国专利律师周钦华曾说:专利不是一个大家都看得懂、看得清楚的东西,很可能在某一各角落,有人获得一个专利,可能是涵盖你的产品,但你根本不知道。”比如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iphone就申请了各种专利,它的双摄像头,指纹识别,查找我的”等功能。再比如小小的LED灯珠,它是异于传统白炽灯、荧光灯技术上的创新,其他人要是想要使用这一专利,就必须交钱,也就是专利费。

为何版权市场风生水起而的却像是假专利?

  版权也是如此,当年金庸的作品《射雕英雄传》很早就登记了版权,而版权对它的直接保护就是防止别人抄袭,防止他人不经授权就随便拿去拍成电视剧,其本质上就是保护了以《射雕英雄传》为基础的各种市场行为。但凡产生用小说里的内容去盈利的行为,就需要付费,当初金庸状告江南就是因为《此间的少年》未经授权就使用《射雕英雄传》里的人物所造成的。再比如,参赛歌手在《歌手》节目里唱了一首其他歌手的歌,而后被原作者告知侵权了,要求道歉赔偿。于是这个时候大家都反应过来:词曲是别人写的,球友会拿别人的作品参赛、盈利的前提条件就是获得授权。

  从技术本身放大到市场来看,无论版权还是专利,它们除了保护作品或创新技术本身,还有这些作品与创新技术背后的市场。

  在市场上人们对版权和专利的保护认知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,这些差异都来自市场接受程度。版权和专利面对的同是960万平方公里上的13亿人口市场,有一定文学鉴赏水平的就会去看小说,会去看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、电影。所以,文学作品的受众很广泛,版权也就很有市场。而专利在市场上被接受的程度远没有版权那么大。比如,在逛建材市场的时候,销售员会说您看上的这款木地板具有除甲醛功能,是有国内专利的”。正常人第一反应是你有没有在诳我”…因为他们完全不懂除甲醛这个功能居然可以申请国内专利。不是所有技术都会像LED照明灯那样有那么高的被接受度,有那么宽广的市场。甚至可以说,专利技术并不像版权作品那样具象,可以让人很直接的去体验、感受,并享受作品带来的愉悦感。这就直接造成了眼下专利市场较为不亲民的尴尬处境。

  专利与版权在市场认知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盈利方面的不均衡。编剧们、导演们、演员们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知识产权从业者,他们将知识产权进行了转化、推广,使作品获得了更多认可,赢得了相应的市场,他们和版权作者一起获得了巨额利润,这就是版权保护成功的结果。但去年,有教授抨击演员片酬高,高过科研从业者。从市场眼光来看这样一种现象也并无道理,演员们转化了知识产权并获得了市场,他们赚钱也是理所当然;而有些科研因为没有市场就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,就算申请了专利做了知识产权保护,也没办法盈利,薪酬自然很低。

  可以看到,正是市场认知的差异造成了大家对版权、专利认识的两重天。反观,什么时候才是专利的春天呢?这个春天不仅在专利从业者手中,也在专利的申请人、持有者手里。技术创新虽然能让生活更美好,但终究需要市场的滋润。只有新技术市场接受度提高了,专利市场才会活跃。而在市场层面,无论是LED照明、4G、5G通信这样高端技术,还是杆、便利贴这样亲民技术,都可以实现专利权人的春天。

  专利权人的春天,才是专利从业者的春天,因为专利从业者终究是为专利申请人、专利权人服务的。从专利申请到确权,从专利分析到运用,甚至是专利运营和交易,都离不开专利从业者们全方位的专利服务。